《纳米技术知识篇》转载请注明来源:斋书阁zhaishuxs.com
纳米生物陶瓷材料
纳米陶瓷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先进材料,是由纳米级水平显微结构组成的新型陶瓷材料,它的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气孔尺寸、缺陷尺寸等都只限于100nm量级的水平。纳米结构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使纳米陶瓷呈现出与传统陶瓷显著不同的独特性能。纳米陶瓷已成为当前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是纳米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陶瓷作为一种生物医用材料,无毒副作用,与生物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备受人们的青睐,在临床上已有广泛的应用,用于制造人工骨、骨钉、人工齿、牙种植体、骨髓内钉等。目前,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已从短期的替代与填充发展成为永久性牢固种植,从生物惰性材料发展到生物活性材料。但是由于常规陶瓷材料中气孔、缺陷的影响,该材料低温性能较差,弹性模量远高于人骨,力学性能不匹配,易发生断裂破坏,强度和韧性都不能满足临床上的要求,致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纳米材料的问世,使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大大提高成为可能。与常规陶瓷材料相比,纳米陶瓷中的内在气孔或缺陷尺寸大大减小,材料不易造成穿晶断裂,有利于提高固体材料的断裂韧性。而晶粒的细化又使晶界数量大大增加,有助于晶界间的滑移,使纳米陶瓷材料表现出独特的超塑性。一些材料科学家指出,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同时,纳米材料固有的表面效应使其表面原子存在许多悬空键,并且有不饱和性质,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这一特性可以增加该材料的生物活性和成骨诱导能力,实现植入材料在体内早期固定的目的。
美国的科学家研究了纳米固体氧化铝和纳米固体磷灰石材料与常规的氧化铝和磷灰石固体材料在体外模拟实验中的差异,结果发现,纳米固体材料具有更强的细胞吸附和繁殖能力。他们猜测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1)纳米固体材料在模拟环境中更易于降解。
(2)晶粒和孔洞尺寸的减小改变了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增强了类成骨细胞的功能。
(3)纳米固体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更强,细胞更易于在其上吸附。
此外,人们还利用纳米微粒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并有高的扩散速率的特点,将纳米陶瓷粉体加入某些已被提出的生物陶瓷材料中,以便提高此类材料的致密度和韧性,用做骨替代材料,如用纳米氧化铝增韧氧化铝陶瓷,用纳米氧化锆增韧氧化锆陶瓷等,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四川大学的科学家将纳米类骨磷灰石晶体与聚酰胺高分子制成复合体,并将纳米晶体含量调节到与人骨所含的纳米晶体比例相同,研制成功纳米人工骨。这种纳米人工骨是一种高强柔韧的复合仿生生物活性材料。由于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用它制成的纳米人工骨不但能与自然骨形成生物键合,而且易与人体肌肉和血管牢牢长在一起。并可以诱导软骨的生成,各种特性几乎与人骨特性相当。另外他们还构思将纳米固体陶瓷材料制造成人工眼球的外壳,使这种人工眼球不仅可以像真眼睛一样同步移动,也可以通过电脉冲刺激大脑神经,看到精彩世界;理想中的纳米生物陶瓷眼球可与眶肌组织达到很好的融合,并可以实现同步移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王月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斋书阁zhaishu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