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体 (第1/2页)
斋书阁【zhaishuxs.com】第一时间更新《生物武器科技知识(下)》最新章节。
衣原体
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在自然界中传播很广泛。它没有合成高能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物,多呈球状、堆状,有细胞壁,以一般寄生在动物细胞内。从前它们被划归病毒,后来发现自成一类。它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呈球形,直径只有0.3~0.5微米,它无运动能力,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仅少数有致病性。
基本简介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过去认为是病毒,先归属细菌范畴。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鸟类及哺乳动物。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肺炎衣原体。其共同特征:体积大于病毒,约250~500纳米,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查见。含有DNA和RNA。具有细胞壁,但无肽聚糖,只含微量的细胞壁,由二硫键连接的多肽作为支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具有一些酶类但不够完善,这些酶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要由主细胞提供。能在鸡胚卵黄囊及多种细胞中生长繁殖。有独特发育周期,仅在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衣原体Chlamydia以鹦鹉热病原体和沙眼病原体为代表的专性寄生性的微生物。最早是由宫川米次等(1935)从腹股沟淋巴肉芽肿患者的染色体中作为宫川小体而发现的,被命名为宫川氏体。
其后,相继又出现很多其它名称,例如作为立克次氏体的亲缘种被称为Rickettsiaformis、Neor-ickettsia等,也有作为病毒类而称之谓鹦鹅热和腹股沟淋巴肉芽肿病毒、鹦鹅热病毒群等,相当混乱。现在已按伯杰式分类法归为衣原体目。然而目前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侵染粒子呈直径0.3微米的球形,可用光学显微镜看到;在被细胞壁和细胞膜包裹的细胞质中有核糖体;核酸同时含有DNA和RNA;已证明有葡萄糖代谢活性和蛋白质合成能力;在细胞液胞内增殖,不进入细胞质质内。
侵染粒子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波胞内,转化成一般称为网状结构体的粒子。网状结构体通过分裂增殖,在浸染后期成熟为侵染粒子。因此,在增殖周期中,虽没有保持作为粒子的连续性的潜伏期,然而,由于没有证实网状结构体的侵染性,所以从外表看起来,有一个相当于潜伏期的时期。为此,如上所述,直到最近仍作为病毒进行分类。
衣原体是一种既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的一种微生物。衣原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其缺乏合成生物能量来源的ATP酶,也就是说衣原体自己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质ATP,其能量完全依赖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提供。而衣原体与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DNA、RNA两种核酸、核糖体和一个近似细胞壁的膜,并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能被抗生素抑制。衣原体属于原核类生物。
特性
生物学性状
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衣原体在宿住主细胞内繁殖有特殊生活周期,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颗粒结构:原体直径为0.2~0.4的小球形颗粒,有胞壁,内有核质和核蛋白体,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为细胞外形式。Giemsa染色呈紫色,Gimenez染色呈红色。原体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在宿主细胞外较稳定,无繁殖能力,通过吞饮作用进入胞内,原体在空泡中逐渐发育、增大成为网状体。
网状体或称始体,EB通过吞饮作用进入胞内,由宿主惜败包围EB形成空泡,并在空泡内逐渐增大为RB。直径为0.5~1.0微米,圆形或椭圆形。电子致密度较低,无胞壁,代谢活泼,以二分裂方式繁殖。RB为细胞内形式,无感染性,Macchiavello染色呈蓝色。RB在空泡内发育成许多子代EB也称为包涵体。成熟的EB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在感染新的易感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整个发育周期约需48~72小时。
培养特性衣原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可用鸡胚卵黄囊及HeLa-299、BHK-21、McCoy等细胞培养。将接种标本的细胞培养管离心,促进衣原体粘附进入细胞;或在培养管内加入二乙氨乙基葡聚糖,以增强衣原体吸附于易感细胞,提高分离培养阳性率。
类型根据抗原构造、包涵体性质和对磺胺敏感性,衣原体可分为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三个种。沙眼衣原体有三个生物变种即沙眼生物变种、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和鼠生物变种。其中沙眼生物变种有A、B、C、D、J、K、等血清型,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有L1、L2、L3、L2a、四个血清。用单克隆抗体识别鹦鹉热衣原抗原可分为4个血清型。肺炎衣原体只有1个血清型。
抵抗力衣原体耐冷不耐热,56~60度仅存活5~10分钟,在-70度可保存数年。0.1%甲醛液、0.5%石碳酸30分钟可杀死。75%酒精0.5分钟可杀死。对四环素、红霉素、螺旋霉素、强力霉素及利副平均很敏感。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机理衣原体能产生类似格兰阴性菌内的内毒素,静脉注射小白鼠,能迅速使动物死亡。体外试验提示,衣原体表面脂多糖和蛋白促进其吸附雨易感细胞,促进易感细胞对衣原体的内吞作用,并能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从而使衣原体在吞噬体内繁殖破坏细胞。受衣原体感染的细胞代谢被抑制,最终被破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