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圳之行 (第1/7页)
天才一秒记住【斋书阁】地址:zhaishuxs.com
●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特区姓社不姓资!”
●邓小平说:“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深圳之行在南行的奔驰列车上
专列缓缓地驰出长沙站,继续向南奔驰。
邓小平背着手,望着窗外。邓朴方坐在轮椅上,也望着窗外。大自然的景观,几千年没变,春发、夏茂、秋荣、冬枯。而人文的景观,却是一变再变,沉寂、热闹,再沉寂,再热闹。
“爷爷,吃饭了。”羊羊跑过来,拉起正在沉思中的邓小平的一只手,走向餐车。
邓小平很喜欢和子女及孙儿辈在一起吃饭。全家四世同堂,到齐了10多个人,得分两桌。
对中午也能在家经常就餐的,大家称之为“常委”,其余的就被称为“游击队”。
邓小平一上饭桌,看见少几个人,他就会询问:“哎呀!今天怎么冷冷清清的呢?”
如果哪个孙辈不在,他一定会问其他人:“到哪里去啦?”直到得到明确答复为止。
这次,邓小平不用等谁,因为大家都在等他。
菜谱还是在家常吃的那几样。饭桌上可是邓家的“信息中心”。路过的省份,南方的植物,车站的站名,都是话题。邓小平只是轻嚼慢咽,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议论和调侃。
餐车服务员早已拉上了餐车上的绿色窗帘,柔和的灯光,暖融的气氛,和着有节奏的车轮声,滑过一块块田野。专列驶离长沙,一路再也没停过,一直向岭南奔驰而去。
邓林是邓小平的大女儿,也是一位画家,师从国画家李苦禅。对她的得意之作,邓小平每次的评价是3个字:有进步。
邓林说:
在家里的时候,爸爸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偶然在吃饭时会对大家说些话,对孙子的话则比较多,要他们多吃一点。
他每天生活很有规律,早上一起来就做体操、散步。一边看电视或录像带的足球节目,一边看报纸,一边吃饭。下午和夜晚喜欢打桥牌。
此时,邓小平在专列上,依然保持着在北京的生活习惯。
在奔驰的专列上,有一些不方便。专列在行驶的过程中,晃动得太厉害。邓小平毕竟已是望九之年的老人,不能散步。偶尔会打几圈桥牌,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则处于一种沉默不语的状态。
散步和打桥牌,一动一静,一武一文,是邓小平练身健脑的两大习惯。散步是邓小平长期坚持形成的一种习惯。
每天清晨,他绕着院子里的小径走,沉思不语,步子很快,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每圈188米,每次一定走上几十圈,并且每圈有规定的步数。
打桥牌是邓小平晚年的另一爱好。他把打牌当成向自己智力挑战的一种手段,一种让大脑休息的“驿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